从色彩学上来说,颜色是由亮度、色度和色相三要素构成的。亮度是指明亮的程度,亮度最高的是正午的太阳,最低的是漆黑的夜晚。色度指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,色度最高的是等离子电视机,最低的就是黑白相片。色相是指颜色的种类,比如红、蓝、黄,参见著名的迈歇尔(Munse11)色环。
皮肤色斑的颜色几乎都是褐色的。反过来说,“褐色的斑块状病变”也就是色斑。所有色斑的颜色都是由黑色素引起的,黑色素多的色斑呈现出深褐色,黑色素少的色斑则是淡褐色。换句话说,色斑的颜色深浅实质上是亮度的不同。如果表皮内的黑色素增加,那么在照射到皮肤表面的光总量中,吸收的部分增加了,反射的部分减少了,结果该部位的皮肤看上去亮度就下降了。这种表皮部分的情况只是皮肤最浅层的表现,在皮肤深层也就是真皮层的黑色素情况就要稍微复杂一些了。在皮肤性疾病中,很多真皮深层的色素性病变都是蓝色的,比如重症的太田痣和蓝色母斑都是蓝色的病变。同样由黑色素引起的病变在真皮层却显示出蓝色的外观,这种奇怪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?从迈歇尔色环上来看,日本人的皮肤颜色是在Y(黄)到YR(黄红)的范围内,这个范围颜色的对侧正好是蓝色的。可能是真皮层内的黑色素增多,导致了皮肤颜色的180度反转。应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“颜色测定仪"来测定蓝色的太田痣,可以得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,那就是测定出来的颜色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蓝色,而仍然是和普通皮肤一样的在Y(黄)到Ylt(黄红)的范围内。也就是说,蓝色的太田痣并不是蓝色的。另外,我们还可以发现真皮的黑色素增多越重,色度的下降就越严重。所以说,并不真是蓝色的太田痣,看上去去却是蓝色的原因是:由于病变部位的皮肤色度大幅度下降,肉眼看去,该部位的颜色就显示出和周围正常色泽互补的颜色。回到色斑的话题,在表皮层的黑色素增多的情况下,色斑的亮度下降了,故而显示出褐色,这种情况下色度是没有什么变化的。